Search


400年前,人們怎麽說閩南語? 

由中研院與清大、西班牙巴塞隆納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400年前,人們怎麽說閩南語? 

由中研院與清大、西班牙巴塞隆納大學、塞維亞大學組成的團隊,在菲律賓尋獲距今約四百年的《漳州話詞彙》,該書在西班牙佔領臺灣北部期間(1462- 1642)製作完成,是目前尋獲16-17世紀閩南話詞彙文獻中,詞數最多、內容最豐富的,甚至有三分之一的詞彙同時註記官話拼音。
  
閩南語四百年來,有了哪些改變呢?
  
我們發現,許多字彙被保留了下來:毒蛇青竹絲,在手稿中寫為「竹系蛇」,西班牙人編譯為「Vibora」;螢火蟲寫為「火金星」(Hue Quion Che);「洗門風」(Sey Muy Hong)一詞,閩南人400年前就在使用了,西班牙人對此的解釋為是「讓人重新獲得尊嚴」。我們現在常見髒話,同樣沒有改變,在字典中出現。
  
15世紀開始,西班牙的貿易活動吸引大量的閩南人前往馬尼拉,透過閩南人的貿易網絡與資訊,西班牙人獲知稱為「北港」(Pag Cang)的臺灣,以及「雞籠」(Quey Lang)、「淡水」(Tam Chuy)等地,並在1597年畫下世界上第一張艾爾摩沙島(Hermosa,即臺灣)的完整地圖,圖上便註記著雞籠與淡水港,標註「艾爾摩沙島上,西班牙人所在的土地」(Tierra de Isla Hermosa ado estan los españoles)。
  
透過這部《詞彙》,我們得以經由西班牙人的視角,了解閩南人在臺灣和東南亞活動的足跡,以及用語背後的生活點滴、地理知識,增進對臺灣早期閩南移民的認識。就語言學上,有助於重現四百年前閩南話的語音,瞭解現今臺灣與東南亞閩南話的流變。
  
中央研究院〈穿越時空的「錄音筆」: 西班牙殖民時期新史料〉:https://goo.gl/58Ix8K
  
補充報導:
〈西方曾稱台灣為北港 但雲林人別太高興〉:goo.gl/5pFToL
〈螢火蟲古閩南語怎麼說?400年前史料教你講〉: goo.gl/6qsQ7W


Tags:

About author
這裡是由【中央研究院媒體小組】經營的平台,作為中研院好朋友們交流互動用,幾點注意事項還請粉絲們彼此提醒喲! *發文請盡可能與學術研究、學術活動相關,勿濫用平台打廣告。 *有疑慮要發問,請保持基本禮貌,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。 *歡迎各種評論,但禁止謾罵或人身攻擊等,違者將隱藏、刪除貼文或封鎖帳號。 *有非關本文的意見,請善用「塗鴉牆」或「私訊」,發文下明顯不相干留言將隱藏或刪除,保持版面一致性。
中央研究院官方粉絲頁
View all posts